科学地平线(SciHorizon)
科学地平线是国际首个从“数据+模型”角度,面向AI4Science的综合评价平台。它专注于面向科学领域的高质量数据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评价与应用研究,围绕“大模型科学领域能力”和“AI-Ready科学数据质量”两个核心方向,构建了综合性评价体系和权威评估基准,力争打造人工智能时代技术赋能科学的磨刀石,形成促进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助推器。
AI科研助手
中国科技云正式推出了全新的AI科研助手,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一款高效、智能的学术研究辅助工具,助力科研工作者提高学术资源检索、文献阅读分析、论文撰写编辑等效率。
科技云全球软件源镜像中国主节点(云镜)
提供了11种Linux操作系统发行版镜像,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多样化的操作系统选择。包含22个关键软件包镜像,如Python(Pypi, Anaconda)软件镜像源和CRAN镜像源等。涵盖基础系统、基础软件、数据库、大数据分析处理工具、K8S相关、常见开发语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LLM(大型语言模型)相关等多个领域。
科技云学术论文读者快评-云评
为国内科研人员提供面向预印本论文进行在线评论和交流的社区。包含 arXiv, ChinaXiv, bioRXiv, medRxiv。四个预印本论文源。支持对论文元数据进行全文检索。支持通过高亮文字或划取区域进行论文评论。合计论文量超过 240 万篇。
中国科技云正式推出“科技云会(腾讯版)”
中国科技云正式推出“科技云会(腾讯版),以方便大家免费召开大规模不限时在线会议,通过中国科技云通行证登录,支持设置统一虚拟背景,提供无限量云端录制存储空间,支持会议直播等功能。欢迎大家了解使用!
中国科技云助力FAST巡天项目取得新突破
中国科技云定制了包括百G数据传输网络、高性能数据计算、存储与处理能力的硬件环境,并自主研发Scalebox流水线引擎的软件平台以支持FAST科学应用。后续还将构建集成百G科研网、数十PB级存储系统和“东升一号”超级计算系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与FAST科学团队继续深化合作,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新型科研范式的积极探索,持续助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
为空间先导专项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科技云”为“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构建了虚拟专网,提供了高速的科研专用传输服务,保障了2020年GECAM卫星(怀柔一号)成功发射,后期为SVOM卫星发射和数据交换提供支持,组织专业团队提供了7×24专项任务保障,为我国空间科学的引领发展贡献力量。
为高能所LHCONE提供高性能网络传输
中国科技网支撑高能所参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建造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国际合作实验,参与处理和分析LHC高能物理实验产生的海量数据。高能所LHCONE数据传输能力提升性能提升了63%,在中欧科研10G专线上优化高能所传输带宽性能峰值达到7.71Gbps,同时传输拥堵率降低到0.01%以下。高效支撑了高能所参与LHC实验国际科研合作。
助力LHAASO 提升大科学装置数据传输性能
中国科技云”为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提供了科研专网服务,实现了LHAASO设施的海量数据与异地算力的高速耦合。支撑LHAASO产出研究成果:在2021年5月17日出版的《Nature》杂志上刊登了LHAASO的重大研究成果,开启了 “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
构建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打造高速专网互联
“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采用国内首创的独特系统架构,融合了数据存储、超级计算、云计算业务,主要服务于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海量多源、多学科领域数据的统一管理、分析处理和对外发布服务。中国科技云为其构建了覆盖多个节点的万兆数据传输专网,显著提升传输效率,保障专项数据的高速汇交与下载顺利进行。
全球开放科学云
“全球开放科学云”,即在现有国家、区域开放科学基础设施与平台的基础上,遵循一致的资源服务对等交换原则、共通的技术标准规范,通过网络互通、资源互换、数据与信息共享、算法与软件工具共用等,全面支撑全球性重大科技创新。
  • 最新服务列表
  • 推荐服务列表
安全、可靠的资源与服务 更多
服务分类
  • 服务分类
  • 学科分类
  • 开发者分类
  • 计算服务
  • 存储服务
  • 网络服务
  • 平台社区
  • 科学软件
  • 运行服务
  • 数据信息
  • 安全认证
  • 云原生服务
  • 315Pflops

    计算资源
  • PB

    数据资源
  • 150PB

    存储资源
  • 1000+

    软件资源
  • 100G

    网络资源